近日,騰沖市委作出決定,追授邵維明為“騰沖市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2月19日,連續27天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邵維明,因患急性胰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2歲。
邵維明,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3月生,騰沖市猴橋鎮上街村人,201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5月至今任騰沖市猴橋鎮上街村村委會主任。
戰“疫”一線獻忠魂
“我像小苗盼望甘露,星星盼望月亮一樣渴望加入黨組織。如果組織批準我加入了,我會經常學習黨的知識,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畢生的力量……”邵維明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

邵維明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第一排右一)
“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道防線。”自1月22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邵維明帶領村組干部認真細致謀劃推進上街村疫情防控工作,建立疫情包保責任制,對村組實行網格化管理,筑牢疫情防控網。組織部分黨員、退役軍人和熱心人士在各村寨路口設立13個健康監測點,每天至少兩次到監測點傳達各級要求、宣傳政策、督促工作。每個網格只要有村民聚集,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到現場進行教育勸導,為群眾生命安全筑牢第一道防控線。期間,許家寨一位老人去世后,邵維明第一時間趕到逝者家中,勸導家屬喪事簡辦并協助辦理后事,避免群眾聚集。同時,專程駕私車到50多公里外幫助逝者購買墓碑。
面對疫情,邵維明率先垂范,挺身而出,主動承擔全村4名有湖北旅居史的返鄉人員和2名密切接觸者(其中一名密切接觸者患有其他傳染病)的包保責任,減輕其他班子成員的壓力。對待包保對象及家屬,他耐心細致、認真負責,堅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到家中對包保人員及家屬進行健康監測和心理疏導,并為他們購買配送生活物資。兩次自費購買200公斤石灰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隔離不隔心”的溫暖。
為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邵維明改編了方言版的疫情防控順口溜,錄制成音頻發放到各村民小組,利用大喇叭每天進行高頻次播放。他帶領村組干部拖上移動音箱、拿上喊話器每天定時不定時向村民“喊話”,把疫情防控知識拍成抖音小視頻,發在各村民小組的微信群里,消除宣傳盲點,讓防疫知識真正深入人心。“不串門、不聚會,勤洗手、多通風”“人多不要湊熱鬧,待在家里休息好”……邵維明的聲音回蕩在上街的每個村寨。邵維明說:“疫情防控絕不能因為一個人而前功盡棄。”

邵維明查看洪澇災情(左一)
據邵維明妻子回憶,1月22日以來,邵維明就感覺自己腹部隱隱作痛,但考慮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他一直在堅持工作。期間,駐村第一書記和同事讓其前往醫院進行檢查,他總是說:“當前正值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我的身體我清楚,不怕,等疫情過后再去做全面檢查”。2月17日上午,一夜腹痛的邵維明依然像往常一樣準時到村委會,后疼痛加劇,他到村衛生所進行了簡單的治療,但癥狀沒有緩解,經同事催促,才于14時到縣城的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因未及時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胰腺壞死,引發雙腎、心臟等多個器官衰竭,經全力搶救無效,邵維明于2月19日17時7分不幸逝世,年僅52歲。
“不忘初心,無畏生死”,邵維明勇敢逆行,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實際行動和生命踐行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他就是戰“疫”一線的“指揮員”“服務員”“宣傳員”“戰斗員”。
脫貧路上顯擔當
上街村雖不是貧困村,但貧困戶、貧困人口較多,在2019年全鎮脫貧攻堅補短板工作中,他事事親力親為,帶領村組干部深入一線,與群眾打成一片,成了全村101戶住房短板戶的常客。
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春斌住房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楊春斌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只剩年邁的母親,提起房屋修繕的事情,楊春斌說:“我長期在外,家里沒有勞力來負責這個事情,怕是不搞了”。對此,邵維明始終不放棄,一次次地同其電話溝通,商定方案、組織施工……自認為不在家,房屋修繕便可不了了之的楊春斌從外地回到家時,家中早已“舊貌換新顏”。望著自己煥然一新的房子,楊春斌滿臉驚喜,心中充滿感激。
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根發一家5口人住在兩間狹小陳舊的空心磚房內,邵維明得知情況后,從下街集鎮購買了一所房屋搬到王根發家幫其重新建蓋,還幫聯系了木匠,張羅購買水泥、沙子等材料。房子建好驗收時,邵維明一處一處仔細看,一個角落一個角落查驗,他說:“為群眾辦事,要像辦自家的一樣,不能有絲毫馬虎,我們上街是一個大家庭,群眾也是我的家人。”
建檔立卡貧困戶康有偉家共有7人,一直沒有穩定收入,如期脫貧希望渺茫。幾年來,邵維明一直都關注著康有偉家的情況,千方百計幫其發展產業。在他的幫助下,康有偉養殖了本地牛10頭,但經濟效益不明顯。2019年10月,康有偉有意改良品種,發展肉牛養殖,但苦于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就打算放棄。邵維明得知后,主動到他家做思想工作,為康有偉分析良種肉牛養殖的發展前景,并幫助其申請到5萬元的產業發展貸款,購買了兩頭西門達爾牛,康有偉發展產業的愿望得以實現,如期脫貧也有了抓手。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邵維明始終把群眾的一樁樁一件件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來辦,像這樣用心為群眾辦事的事例還有很多,群眾都說,“老三(邵維明)是個好人”。
關鍵時刻挺在前
初心使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邵維明勇于擔責,尤其是擔任上街村民委員會主任以來,主動解決征地拆遷、矛盾糾紛調處等問題,為推進村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而不懈努力。

邵維明帶領村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左二)
2006年,騰密二級公路建設過程中,境外段的工程推進異常艱難,且由于需到境外作業,很少有人愿意到異國他鄉施工。為響應縣委政府號召,解決工程用工問題,邵維明組織本村30余名群眾到緬北地區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期間,他的團隊承擔甘拜地至昔董段保通任務。“他工作認真,積極主動,不怕危險,總是沖鋒在前,只要有安排,他馬上就落實,而且每次施工前他都先行查看,確保其他人員的安全”,據時任騰密路境外段指揮部工作人員楊忠清回憶。“記得有一天深夜,突降大雨,導致騰密路八標段的路面塌陷,有一輛緬籍車輛車輪下陷,他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前去組織搶修,并幫助緬籍車輛順利脫險。與他相處過程中,我覺得他為人老實,人品好”,同是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姚正平說。
2009年,時任楊家寨村民小組副組長的邵維明,為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在沒有集體資金和項目支持的情況下,他主動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5萬元,作為修路的第一筆啟動資金。村民徐昌旺說:“在他的帶動下,大家投工投勞、自籌資金,主動讓路,道路順利擴建,路面由1米多擴寬到4米。為方便群眾車輛停放,還修建了一個停車場。我們都知道,那5萬元啟動資金兩年多的利息全部由他個人承擔了,但他從未提起。”
2017年2月,徐家寨新材料產業園區啟動建設。建設之初,征地拆遷推進緩慢,邵維明經常與群眾座談到深夜,同群眾分析園區建設的利弊。針對遷墳難的問題,他多次到涉及群眾家中協商。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助推完成園區500畝征地任務。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5家,每年能夠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80多個。

邵維明給群眾熬大鍋藥(左一)
2017年6月,騰沖至猴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啟動,其中上街村段長3公里,需征地760余畝,涉及8個村民小組。邵維明主動配合工作組完成征地工作,針對征地過程中產生的疑難雜癥,他站出來勇挑重擔,積極牽頭調解。
上街村和永興村小坡、邵營兩個村民小組的土地權屬糾紛已歷時40多年,在2019年土地確權工作中,邵維明同志主動擔責、協調雙方、實地勘察、明確四至,經過20多天的不懈努力,最終解決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關鍵時刻,他總是奮勇當先、挺在前面;困難面前,他總是眼盯四方,肩扛責任,為上街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細微之處見真情
邵維明家中,母親年邁,妻子肢體二級殘疾,女兒已出嫁,兒子兒媳常年在省外務工。自2013年當選為上街村民委員會主任以來,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殘疾的妻子身上,群眾的事成了邵維明的頭等大事,他完全顧不上家庭。
弟媳楊春清含淚述說:“他是一個尊老愛幼、大公無私,從不斤斤計較的人,他孝敬老人、幫扶兄弟姊妹。我們家庭和睦,在我的記憶里弟兄姊妹從沒有過臉紅爭吵的時候。我們有大事小情找到他,他都會盡力幫忙解決。”“三叔總是微笑著教導我們,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指引我們。”侄兒邵宗實說道。在他們的眼中,邵維明平時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但在原則面前他更是一個“不講情面”的人,面對不合理的訴求他總能嚴辭拒絕。
工作中,集體需要開支時,邵維明很“小氣”,財務審簽把關極為細致,總是一筆一筆追根問底,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并叮囑業務人員一定要按要求公示,讓群眾看到明白賬。
2012年,小高梁自然村活動場所建成后,老年人和婦女經常聚在一起開展文體活動,但沒有錢買音響,時任村民小組副組長的邵維明就自己出資860元為大家買來了音響設備。在他的鼓舞和帶動下,上街村成立了第一支文藝隊。同時,他還自費組織文藝隊到中和鎮大村等地參觀學習,如今,文藝隊發展越來越好。
同年9月,小高梁自然村的飲用水檢測出含氟超標,同時,隨著發展的需要,家家戶戶安裝了太陽能,寨子后面的水池不能滿足大家的生產生活需要,邵維明就約著部分群眾四處尋找水源,經多次實地踏勘,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水源地。當時村民小組沒有集體資金,邵維明墊資6800元用于支付水池開挖費用,在他的帶動下,群眾紛紛籌資和投工投勞,完成了水池改造,喝上了放心水。

邵維明給群眾發放口罩(右一)
2020年春節,猴橋鎮黨委政府對殘疾人進行慰問,按規定邵維明的妻子可以享受300元慰問金,但他卻把慰問金送到了蒼山村民小組癱瘓臥床的邵蘭香老人手中。邵維明告訴妻子:“她比我們更需要。”
一息尚存須努力,留得美譽在人間。邵維明用點滴小事匯集大愛,用絲絲真情溫暖民心,用件件實事彰顯本色。疫情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群眾的安危;脫貧攻堅中,他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來辦;工作中,他敢于堅持原則,嚴守工作紀律;生活中,他待人誠懇,不計得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邵維明走了,但他信念堅定、勇于擔當、恪盡職守、樂于助人的精神永在。(何新海 楊曉鳳)